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明代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7-15
北魏時期的阿彌陀佛造像特點
2025-07-12
普賢王如來佛父母是指誰?
2025-07-10
五代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7-09
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12
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9
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08
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
2025-06-07
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5
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
2025-06-04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03 14:51
普陀洛伽山是梵語Poak的音譯,另外還被翻譯成補但洛伽、布祖洛伽、布達拉、等等。意思是光明山,海島山,小花樹山等,位于印度西高止山的南段,山頂有池,水從池中流出,形成大河。據說觀世音當初就在這里來往優(yōu)游,感悟生命和佛法。后來,包括善財童子在內的崇拜者,都是到這里朝覲觀世音,參悟佛法的。因此,這里是觀世音說法的第一個道場。
中國東海的普陀山大約寬3.5公里,長8.6公里,南邊還有一個洛伽山,只有0.34平方公里。這是觀世音在東土最著名的道場,也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。據說在唐朝時,有一個印度僧人到這里,親自聽到觀世音善薩為他顯圣說法,并傳給他七色寶石,于是這里就成為了觀世音的圣地。不過更多的人相信這里與觀世音有關的原因,是據說日本僧人慧萼曾從五臺山偷出觀世音,企圖從這里回國,但航船總是遇到臺風,無法回去。他相信這是觀世音不愿意去日本,于是定居在這里,并建造了著名的“不肯去觀音院”。后來,這個典故流傳華夏,普陀山遂成為海上佛國,第一道場。
西藏布達拉宮是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后最重要的道場,據說也是觀音來中國的第一站。布達拉也是梵語 Potalaka的音譯,是對印度 Potalaka的比喻。西藏人至今仍然認為自己是觀世音苦薩的后代,而觀世音與密宗的度母,都是布達拉宮里的主神。
香山寺位于河南汝州,現(xiàn)在在寶豐縣縣城東大約15公里的大小龍山之間,傳說是妙善公主修煉成道的地方。香山寺修建于唐朝,到宋朝時香火尤其旺盛,近代以后,它的建筑大多被戰(zhàn)亂和革命所毀壞。但是現(xiàn)在仍然藏有大量的石碑,包括大書法家蔡京的石刻書法。而且,在它的“大悲觀音塔”下面,據說還埋藏者妙善公主成為善薩后的舍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