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佛像銅雕廠定做價格答疑
Questions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“永宣佛像”指在明代永樂和宣德年間形成風格式樣,并欽定的官式造像,是明清二代最高的金銅造像水平的代表。永宣佛像,不論佛、菩薩,面相都豐滿端莊,臉形呈方圓,五官位置勻稱,眼略微俯視,表情柔和,整體造型優(yōu)美,金色充足,胎體厚重。佛像衣紋是漢地常用的寫實手法,質感較強,它為明代藏傳金銅佛造像中特征最為突出的一種。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風格,與明統治者的政策有關系。明代開國之初,就十分注意同邊疆的少數民族協調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7點擊量:687
三國兩晉十六國時期的金銅佛造像有何特點? 東漢時期,佛教造像在傳入我國,金銅佛像隨著佛教的興盛而出現?!度龂尽酚涊d有“笮融大起浮屠祠內有一尊金銅佛像”,這是我國首次關于金銅佛像的記載。 1956年,在武昌市蓮溪寺一座磚墓中發(fā)現了一件鎏銅帶飾上的浮雕佛像,佛像有肉髻和頭光,立在蓮花座上。根據同時出土的其他文物,確認這件浮雕像是三國 時期的作品。 兩晉時期,佛教藝術開始廣泛流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653
如何看待漢傳金銅佛像的收藏 我國自兩漢以來,各個時代都創(chuàng)造了不少工藝精湛、紋飾絢麗、造像精品,佛教造像所具有的那種獨特的神圣與莊嚴感,也總能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撫慰,所以它具有他藝術品難以替代的價值。 用銅或青銅鑄造,表面鎏金的佛造像,俗稱“鎏金銅佛像”。這種佛像是供宮廷、寺廟使用,它的出現始于兩漢時期,盛行于南北朝,一直延續(xù)至明清,跨度兩千年。而中國式的佛像雕刻藝術,在南北朝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602
梵相提舉司:元世祖中統元年(1260),忽必烈邀請西藏薩迦派祖師八思巴到大都,封他為國師,授予玉印,標志著藏傳佛教正式傳入北京(當時稱“大都”)。 佛教造像在藏傳佛教思想理論和宗教實踐中意義和作用重大,受到崇奉藏傳佛教的元代帝王的高度重視。為了為新那的藏傳佛寺廟提供塑像,同時滿足帝王和皇室成 員奉佛的需求,元代宮廷特別在“諸色人匠總管府”下專設“梵相提舉司”,負責塑造藏傳佛教造像。這個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731
徽兩朝的高潮期北宋是道教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時期,它沿襲了唐代儒、道、釋兼容和對道教崇奉扶持的政策,并形成真宗朝和徽宗朝的兩個高潮。五代和宋初道教 唐朝滅亡后,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亂世,從南至北,道教都呈現出荒敗之象,宮觀毀壞,道士逃亡,經書亡佚。然而,由于一些統治者仍對道教表示尊崇,對道教的維系和發(fā)展起了一定的作用;一些著名道教學者也為維護和加強道教的信仰作了不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592
道教走向世俗化 由于明清統治者對道教實行利用和嚴加控制的政策,加上西方文明的進入,使道教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而走向了衰落。道教的世俗化 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后,為了防止宗教泛濫造 成政治和經濟的混亂,他有限制地對宗教加以利用和控制,更對各種教團嚴加檢束;所以,明初期和中期,道教根本得不到統治者的重視。一直到明世宗時,情況大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705
金銅佛像作為宗教崇拜的對象,有以下三個特點: 一是它的宗教性。佛像體現佛教的莊嚴、神圣、慈悲的精神。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,它必須嚴格遵循佛教的教義規(guī)范,也就是造像儀規(guī)。藏傳佛像的32相,80種好,3000多種佛像造像造型。這就決定了佛教造像中佛、菩薩、羅漢、明王、護法、祖師等等造像的造型。 二是它的時代性。造像要有人崇拜,就必須與當時現實社會息息相關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1092
中國古代金銅佛像和其他文物藝術品一樣,當古玩行業(yè)逐漸興起,它的仿制品亦就應運而生了。由于金銅佛像被人們演化成具有經濟價值的藝術品,那些作偽的產品 才得以發(fā)展,并悄悄地流入市場。此外,由于古代銅佛像大多鎏金,不少人則將其作為金像收藏,這又大大刺激了古玩業(yè),于是金銅佛像作偽之風也就熾烈起來。 金銅佛像作偽風氣的形成,與乾、 ...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點擊量:813